☆ 2023/10/13 累積訂正更新,原連結請重新下載。
《本草綱目》是一部集醫藥、本草大成的著作,由明代李時珍費時二十七年,歷經三次改寫而成。萬曆六年(1578年)定稿,卻苦無書商願意承印,又歷十二年,才獲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贊助,於萬曆二十三年(1596年)正式在南京刊行。然而,李時珍在獲得贊助後,未及三年便撒手人寰,終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。
《本草綱目》雖然不是字書,但算得上是中國古代一部劃時代的醫藥類百科全書,影響後世至深且鉅。清代著名的《康熙字典》,引用《本草》相關的引文就有五百多處。時至今日,我們還能經常在廣告文案上看到:「《本草綱目》有記載,……。」云云,讓人倍感親切、信賴。《本草》其實早已內化到每一個華人的骨子裡,是生活上、文化上無法切割的一部分。
多年前蔣老師曾贈我一些《本草綱目》相關的整理資料,由於尚須大量時間處理,我遲遲沒有真正動手,只在有機會時儘量收集相關的補充資料以備後用,就這樣擱置多年。只是我始終牽掛,未曾忘記這部鉅著。
今年年假期間,忽然覺得是時候該動手了,於是開始著手整理。把我這些年收集到的資料全部翻出來,一一歸納彙整。以蔣老師相贈——趙懷舟先生的研究稿為底本,拆分成詞條,製成辭典。近年來大陸有許多學者出版金陵本的現代點校本,不過可惜的是均以簡體字發行,終究不是古籍的原貌。我獲得的這份研究稿是以繁體完成,雖然在很少數地方仍能發覺漏改的簡繁轉換錯誤,但已屬難得,可以之為基礎,日後再慢慢訂正。
我收集到兩版金陵本,一本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(下載自書格),解析度較高,可惜有些缺頁;一本來自日本國會圖書館,解析度稍低,應該無缺頁(有少數手抄補頁)。兩版都經我剖頁處理,利於檢索,也算是全世界少數珍本之二,呵呵!
《本草綱目》雖然多以條列的方式撰寫,但畢竟是古代的著作,體例不是那麼一致,很多地方無法批量處理,只能以人力一條條閱讀,定出詞頭並予以拆分。光要從 1897 項正藥詞條中再細分拆出分支藥品與附錄藥品,我便二易文本,逐條遍析 1897 項正藥兩輪,歷時經月才定下雛型。
1106 幅插圖,原先集中置於書首的附圖卷,我將其分拆,補入各相應詞條之下,便於參看,省去前後翻書的不便,也讓版面有圖有文較不單調。
整理過程中遇有全宋體尚未收錄的缺字,即造字補上,遇有被替換成現代通行字的古字也儘量改回去。但畢竟投入的時間有限,掛一漏萬,離完美尚有遙遠距離。只能先求有個方便檢索的工具能用,後續若有有心人能在此基礎上再下苦工校對、修訂,當是眾人之福。
感謝老搭檔 suns99 兄,與我合力將金陵本、張紹棠本的頁碼索引製作出來,讓檢索對照原書變得便捷。劉衡如、劉山永校注的《本草綱目》新校注本頁碼則是蔣老師提供的數據,我再加以細化修補而成。有古本、有今本,相互參酌,當極有利於閱讀。尚有許多參考書籍(書單參見辭典的 About),還沒有時間收集整理,製作索引。若有朋友願意相助,十分歡迎。
有朋友認為以今日醫藥科技衡之,《本草綱目》所述多有無稽。我則以為,《本草》的價值是多面向的,莫要單以藥典角度視之。況且它記錄的正是四百多年前,那一時代人們的所知所識,有其歷史上、文化上的價值。相信若於四百年後再回過頭來看今日,怕是許多今日我們的認知也難免會是無稽吧,呵呵!
徵得研究底稿作者懷舟兄的同意,現將此《本草綱目》辭典無條件分享出來,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研究、親近這部偉大的經典。請參閱一系列四篇「漢字使用環境的建置 ㈠ —— 顯示篇」、「漢字使用環境的建置 ㈡ —— 輸入篇」、「漢字使用環境的建置 ㈢ —— 辭典篇」、「漢字使用環境的建置 ㈣ —— 開卷篇」的說明安裝字型與相關工具,以利完整顯示和輸入查詢。辭典中用到了一些目前 Unicode 尚未收錄的漢字【註①】,目前只有配合最新版的全宋體才能完整地顯示。
詞條總數:9857
名詞數目:5688
正藥品項:1897
支藥品項:2318
附藥品項:261
序跋附錄:58
圖片數目:1106
連結數目:4111
下載連結:本草綱目.zip、本草綱目(日國會金陵本).pdf、本草綱目(張紹棠本).pdf(「美國會金陵本」體積太大,我的 Google 空間有限,放不下幾本這種大部頭,請見諒)
【註①】在辭典中若使用了「全宋體」的補充漢字,我一律標示為紅字,以提醒使用者注意。這些補充漢字並非 Unicode 官方訂定的通用標準,故於論文、著作一類的正式場合引用辭典內容時,請特別小心處理、標註,以免參閱者看不見該補充漢字。
这本实测在GD上无法显示图片,解包发现是UTF-16编码,为何改成UTF-8编码重新生成mdx和mdd不行呢?求指点
回覆刪除由於很多軟件對UTF-8的編碼處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,容易產生亂碼造成資料毀損,所以我的製作一律採用UTF-16編碼。生成的辭典,在 MD 之下效果沒有差異,體積也幾乎相同,不會膨脹兩倍。
刪除若是要改成UTF-8的編碼,我記得辭典文本與 style 都要改成UTF-8「沒有 BOM」的編碼才行,編譯軟件並不接受「有 BOM」的UTF-8編碼,會有問題,您可以試試。
好的,了解了,谢谢!!
刪除很好用的一个工具,谢谢博主!挑个刺哈:
回覆刪除“厚朴皮”条下,【发明】引“震亨曰……”句中,“能瀉胃中之實也,平胃散用之。佐以蒼术,正為瀉胃中之濕”,标点符号有错误,当为:“能瀉胃中之實也。平胃散,用之佐以蒼术,正為瀉胃中之濕”。
“附子”条下,【修制】引“弘景曰……”句中,“凡用附子、烏頭、天雄,皆熱灰微炮令拆,勿過焦”,我未查阅原书,但若依据文意来看,“拆”当作“坼”。
“附子”条下,【发明】“时珍曰……”句中,“即發燥不堪”,依据上下文“燥”当作“躁”,但经我查阅,这里原书的确是“燥”。原书应该是有误。
您好,多謝提供意見!回覆如下:
刪除1.「厚朴皮」條下句讀:
查閱了三本校注本(書目見 About 中的參考資料),均作如此句讀。先生所斷,雖然也通,但我未熟岐黃,不敢擅言對錯。
2.「附子」條下「拆」字:
查金陵本作「析」,張紹棠本改作「拆」,二校注本從「拆」,新校正本從「析」並附注語。
查閱《本草綱目》全文,無「令析」、「令坼」用例,而「附子」條下「附方」一節之「喉痹腫塞」云:「附子去皮,炮令拆」,可再見「令拆」用例。
《漢語大字典》:「拆,同『𡍩(坼)』。」足證「附子」條下「拆」字不誤,不必改作「坼」。
3.「附子」條下「燥」字:
查金陵本作「燥」,張紹棠本改作「躁」,三校注本從「燥」。
查閱《本草綱目》全文,「發燥」僅此一例,而「發躁」有四例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「躁,通『燥』。」又「發躁,顯露出急躁的情緒。」「發燥,猶發急。」意義全同。可證「燥」字亦不誤,無需改作「躁」。
很佩服老哥严谨的态度!实不相瞒,您的这部辞典已成为我每天都在使用的必备工具书;)
刪除今天又发现一处可能有误的地方:
“白术”条下,【发明】引“好古曰……”句中,“無汗則發發,有汗則止”,“发”字重复,当为“無汗則發,有汗則止”。
各本皆無,確為衍字,當刪。感謝指正!
刪除“白头翁根”条“主治”引《本经》“溫瘧狂𤟍寒熱,癥瘕積聚癭氣,逐血止痛,療金瘡”,其中“金瘡”當為“金創”,未考原書。
回覆刪除金陵本、張紹棠本、新校注本均作「金瘡」無誤。《漢語大詞典》:「金瘡,亦作『金創』。金属利器对人体所造成的创伤。」
刪除